17021558_1823318217927866_5831040360676686127_n.jpg17022182_1823318261261195_8390247598677717409_n.jpg

17103637_1823318234594531_5824829127752781268_n.jpg17155438_1823318284594526_6182121082212050656_n.jpg

 

普考大師(Luang Pu Khao Wat Tham Gong Pen)佛歷2431至佛歷2526,龍普考,即阿姜考,於佛歷2431年生於泰國東北部地區的烏汶府的一個小鄉村里,從小品行端正、善結交朋友、熱心對人。
20歲的時候由父母做主婚姻大事,娶了一位女子為妻,後生了七個子女。只是好景不長,在一次外出務工後,阿姜考回村時看到自己的妻子對己不忠,一怒之下想要舉刀將其妻砍殺,好在關鍵時刻恢復理性,饒恕了妻子,並決定成全她,而自己則選擇出家為僧,希望可以通過佛門找到消除痛苦的方法。於是,在佛歷2462年阿姜考31歲的時候,正式受戒成為僧侶。
起初的6年修行阿姜考都是在寺廟進行的,後來他開始苦行拜師,尋找當時已負盛名的阿姜曼,不過阿姜曼當時也是處於四處修行的狀態,所以阿姜考找了很多次都失之交臂,聽說阿姜曼到了一個地方,自己過去的時候人也已經失去踪影了。
好在這些苦行也不是沒有收穫,阿姜考還是可以在途中拜訪不同的高僧大德的。
若干年後,阿姜考又聽說阿姜曼在泰北的清邁地區,所以為了見師傅一面,阿姜考又開始出發尋找,途中遇到了之後的好友阿姜宛,與之結伴而行後,終於找到了阿姜曼。
兩人雙雙拜阿姜曼為師,進行禪修與法術的學習。
禪定的修行是非常考驗僧人心境的,當時阿姜考是在森林裡面鍛煉禪定,到了禪坐一段時間後就會換一個地方,因為他認為一旦在一個地方熟悉了環境就是讓自己的警覺性降低,心境也會不穩定。
阿姜考在清邁地區修煉多年後,終於達到了自己期望的一種境界,後又在佛歷2479年回到了泰國的東北部繼續修行,直到佛歷2501年才於Wat Tam Klong Pheng定居下來,直至佛歷2526年圓寂。
期間在佛歷2518年的時候,泰國正值內亂,武裝組織動亂嚴重,當時泰皇還親自前往阿姜考的寺廟拜見他詢問國家現在面臨的最大問題是什麼,之後阿姜考便告訴泰皇:“貪婪與腐敗”。

arrow
arrow

    王英泰國佛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