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59905_696207307234139_6523353852161940770_n.jpg19113793_696207357234134_3899090758224562471_n.jpg

19148929_696207347234135_6484230816102894958_n.jpg19225106_696207330567470_2842429438145620818_n.jpg

 

“行業公會” 指的是有相同職業或關注對同一種事物感興趣的群體,現在的社會有各種大大小小形態各異的行業出現
在泰國這個將佛教作為國教的國家,佛教造像製品對於人們來說是神聖而又是令人親近的,喜好收藏佛像,佛教造像,紀念幣,高僧紀念幣等各類佛教造像聖物的收藏者以及流通者們,通過交流和經營,逐漸發展出一個具有龐大規模的行業,這個行業就是“佛教造像行業”,那些佛教造像愛好者及流通者聚集交易場所,被稱為“佛教造像市場”
佛教造像市場從最初產生,到發展成為現今位於商場等大型商業中的“佛教造像交易中心”,有著漫長的過程。它起源於那些熟識的愛好者們相聚在一起談論、探討關於佛教法物的神奇力量,特別是一些佩戴某種法物後刀槍不入,時來運轉的故事的活動。


到了1947年,當時泰國曼谷市的一些富商巨賈對佛教造像收藏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並致力於購買收藏那些傳說中的聖物,這些需求一定程度上刺激了當時的市場去尋找教造像等相關的聖物,同時,普通百姓也聚在一起開始一些小規模的佛教造像交易。初期是在泰國曼谷大皇宮廣場(玉佛寺)周邊的酸角樹下擺地攤經營。


1957年時,由於經營規模逐漸擴大,阻塞了周邊的交通,攤主們協商一致,決定遷往泰國刑事法庭樓下的咖啡內聚集,並在周圍設攤經營。那時佛教造像市場以吸引了一定數量的人群前來觀看並交易,場面頗為熱鬧。但由於地處政府機構周邊,有失莊嚴,於是,大家決定再次搬遷。

1960年,攤主們一同正式遷入了泰國法政大學Thaprachan校區對面的Mahathat寺廟。佛教造像真正形成於這個時期,佛教造像交易從零散交易變成了具有系統性的經營行為,並開始將佛教造像分類定義,如“五聖古佛”及主流佛教造像等類。

到了1969年,Machathat寺廟由於有大量香客善信前來拜佛和參加法事,需要翻新修葺,佛教造像市場整體搬遷至Wat rardchanadda附近,但是還不能夠接納前來的眾多的佛教造像善信者,所以一部分善信搬遷到了Thaprachan菜市場。

清空的Thaprachan菜市場,由於當時設備簡陋,各位店主決定集資翻修,使之成為設備完善的佛教造像市場,並延用至今。佛教造像已初具規模。

Machathat寺廟,rardchanadda寺廟還有Thaprachan菜市場是佛教造像行業的初具規模,此後,由於市場的經營規模逐漸擴大,佛教造像行業從行業人數呈幾何式增長,當時的Thaprachan市場不足以承載這麼龐大的人群,故大部分商家店鋪逐步遷至完善的商場內。

在1978年,佛教造像市場首次遷入一家名叫Pantip Plaza Pratunam 的商場,這是第一個成為佛教造像交易中心的商場。

此時,佛教造像市場開始趨向組織化,加強了系統性與服務性,至此,泰國佛教造像協會初具雛形。

隨後,人們開始舉辦一些佛教造像比賽活動,這些活動使得全泰國的佛教造像愛好者與經營者齊聚一堂,共同交流探討佛牌文化。後來人們發現,每次佛教造像比賽活動,參與者人數都較上次成倍增長,規模日漸壯大,不容小覷。

因此,在1993年,阿贊Preecha(Preecha Duangwichai先生)牽頭創辦了泰國佛教造像與文物協會,並出任第一任會長。第二任會長由Rangsan Torsuwan教授擔任。協會創辦初期並未得到大眾廣泛認可,人們認為協會是由幾位關係熟絡的位高權重者組織的,並未與社會大眾協同活動,群眾影響力不足,故在很多事情上並不順利。

1996年,位於曼谷的佛教造像與文物協會同外地數個協會聯合,形成總會與分會的組織結構,對管理系統做出重大調整,共同管理運營這個全國性的協會,加上當時政府正式將協會納入泰國文化部管轄,並在泰國教育部新開設一門名為“佛教造像鑑賞”的學科。

1997年,泰國佛教造像與文物協會正式組建;並於1998年10月12日正式註冊,成為“泰國佛教造像與文物協會(Thai Buddha Image Admiration Association)”官方權威機構。

arrow
arrow

    王英泰國佛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